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网站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如何监管 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意大财富管理时代,财富管理机构业态百花齐放。而近期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接连出现的乱象,引发诸多关注。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为何乱象频出?如何才能让市场走向正轨,减少风险发生?对此,《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意。
方意:理解当前的财富管理需要把握几个重点:一是强调财富管理的本质功能,即通过金融投资进行管理的属性,因此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不应被排除出研究范畴;二是明确财富管理的业务形式,例如,银行存款和房地产是居民配置财富的重要方式,但是并不强调专业金融人士对其规划、服务和管理,并不属于财富管理;三是打通财富管理的上下游,虽然上游资产端和下游资金端均属财富管理的范畴,但是突出服务导向的下游才是其内核和重点。
关于财富管理市场的特征,从总量上看,在当前财富管理市场中占比最高的业态是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从机构视角看,市场呈现出“强投弱顾”的典型特征,投顾市场的准入标准尚不明确,信义义务理念尚不牢固;从居民视角看,居民的财富配置表现出存款占比高、房地产占比高和金融资产占比较低的特点。
方意:财富管理机构目前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货资管以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八大业态。银行理财的参与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下设的理财子公司,这些银行主要是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信托公司当前处于转型调整阶段,投资类信托业务的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期。券商资管主要由券商内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门成立的资管子公司经营,券商设立资管子公司并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保险资管指综合型保险资管公司,目前,我国现有保险资管机构34家AG真人国际。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依托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基金产品,2023年,公募基金的存量产品规模首次超过银行理财,成为财富管理的最大业态。期货资管目前的市场份额较小,参与方主要是期货公司。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是近年新兴的市场业态,是在上述金融机构范畴之外的独立财富管理公司。在资管新规规范发展的大财富管理时代,市场中的同质化竞争并不明显AG真人国际,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在不同赛道上正在形成差异化特色。
《金融时报》记者:近来,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发生多起风险事件,如中植系、诺亚等出现问题,您认为原因何在?
方意: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既是大财富管理时代的机遇,也是风险和挑战。以中植系为例,2023年7、8月份,其旗下4家财富管理公司出现兑付问题。从具体产品来看,中植系出现问题的主要是定融产品。在承诺高收益的前提下,金融产品的底层不是优质资产的“造血”,而是资本运作的“拆东墙,补西墙”。如此,金融风险,只会伴随借新还旧而持续累积直至发生。目前,没有法律法规对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进行监管,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准入门槛与业务规范要求。同时,从金融风险酝酿到最终出现问题的过程中,风险信号虽有预警,但是投资者并未得到有效的风险警示和辅助信息。这也说明,在大财富管理时代,更加需要全面提升金融监管以缓解市场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并消除行业乱象。
方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事实上,大财富管理时代需要全面提升的金融监管。首先,监管需要实现财富管理的业态全覆盖。银行理财、信托、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各类金融机构都涉及财富管理,需要加强监管协调,统一监管标准,完善审慎监管、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市场监管的密切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其次,监管需要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通过监管科技的运用,促进财富管理行业审慎管理、合规经营和风险管控,增强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风险反弹回潮,切实增强监管的前瞻性和穿透性。最后,监管需要着手于打造财富管理的健康生态环境。全面加强对财富管理机构、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水平,营造“资金来源—资金配置—资金运用”全过程中居民、金融体系和实体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方意:应结合财富管理客观规律和我国经济中的现实问题,打造大财富管理的中国模式。第一,中国模式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以人民为中心,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稳健、优质、可持续的财产性收入,加强金融普惠工作的专业度、扩大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第三,营造财富管理的健康生态环境,横向共建业务生态圈,形成“合规为先,风险为本,消保为重,科技向善”的良好局面AG真人国际,纵向生态链与资金流动方向一致。第四,形成相对均衡的光谱型财富配置,引导居民形成“光谱型财富配置”,进一步降低房地产资产配置占比,使非金融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第五,利用金融科技助力推进普惠金融,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