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网站财通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3年,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下,公司沿着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条基本路径,锚定浙江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打造一流现代投资000900)银行”新目标新定位,奋力建设“四型财通”,全力推进“投行+投资+财富”三大主业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见成效。公司紧盯经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变化,整体业绩逆势大幅增长,服务大局的成效更为凸显,争创一流的势头更为强劲,除险保安的基础更为夯实。全年合并营收、归母净利润均远超行业平均增长率,在行业中实现争先进位。公司连续第9年在证监会分类评级中实现A类A级,首次纳入证券公司“白名单”,公司治理、合规风控跻身行业前列。公司连续第6年获省政府颁发的在浙金融机构支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一等奖,被浙江省发改委评为“2023年浙江省服务业行业领跑企业”。公司的经营发展,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肯定和点赞。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分为十大板块,分别是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证券信用业务、期货业务、境外证券业务、基金业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是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证券经纪及期货IB、产品销售、投资顾问、基金托管等一揽子财富管理服务。
投资银行业务是运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新三板、并购、财务顾问等多种手段为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直接融资服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新三板业务及财务顾问业务等。
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是通过集合计划、专项计划、定向计划以及公募基金为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券商资产管理服务。
证券投资业务是指公司以自有资金在价值投资、稳健经营的前提下,从事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多种自营证券、交易和做市业务。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是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并购基金、政府产业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
公司业务主要围绕上述主营业务展开,通过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入等。
2023年,A场经历较大波动,受风险情绪积累、全球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力度偏弱的背景下,债市走牛、总体偏弱,全年呈现先涨后跌的结构性行情,A场在上半年冲高回落后步入震荡行情,三大指数年内均呈不同程度回撤,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下跌3.70%、13.54%和19.41%,北证50逆势走强,全年累计上涨14.92%。证券公司全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为984.37亿元,同比下降12.95%;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142.11亿元,同比下降8.24%。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分公司综合化改革和业务机构化转型,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机构客户综合化、多元化需求,延伸业务链条,发挥集团军作战优势,财富业务转型成效明显,金融产品代销及保有规模双增长,机构客户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全年客户数量增速跑赢市场,财富客户及高净值客户数量增长,期末母公司客户数突破32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4%;客户资产总规模7,795亿元,机构客户数量与资产规模取得较快增长。构建完整智能算法服务体系,满足机构客户交易需求,加强机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机构服务“新引擎”——财通-悦享(机构APP)为机构客户提供更便捷、直观、快速的数字化服务体验。券结、托管、基金投顾等创新业务规模快速发展,券结交易贡献提升157%;公司托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6%;深入推进基金投顾业务,签约规模增幅达67%,渠道合作数量排名券商前列,基金投顾投资业绩居行业前列。
弱市行情下,公司持续做好金融产品体系搭建,高质量开展产品引入、共同富裕产品建设、强化代销竞争力、投顾业务推广,实现金融产品销量及保有量双升。根据市场风险偏好,加大固收+产品的设计,加大共富类产品的设计落地和推广,共富类产品销售量同比提升近80%。积极探索私人银行业务,为同业、机构、高净值及私行级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综合化输出服务。
2024年,财富管理业务将继续围绕机构化转型和分公司综合化改革主线,一是持续推进分支机构布局和优化提升计划。践行“浙商发展到哪里,财通就跟进服务到哪里”的理念,提高与浙商发展集聚较好地区的匹配度。集成运用以“投行+投资+财富”为三驾马车的综合金融服务工具,为浙商浙企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赋能服务。二是加快资产配置投顾转型。
金投顾业务为抓手,围绕零售业务、渠道业务、机构业务和科技赋能四大方向,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优化信托合作模式,逐步落地银证信三方合作服务,完善定制策略内容,提供多策略投顾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三是继续推进业务机构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强化与银行、上市公司、信托、量化私募、公募基金、媒体、三方咨询等机构紧密合作联系,拓展新的业务模式,实现合作共赢;加大系统投入建设,加快金融科技应用,优化算法交易服务体系,搭建高质量机构业务交流平台,集团军作战助推业务机构化转型。
2023年,A场股权融资数量和规模同比出现双下降。按照上市日期口径统计,2023年A场IPO、增发和配股等多种方式的全口径股权融资事件共818起,较2022年同比下降近17%,合计募集金额为11,344.30亿元,同比下降32.80%。其中,2023全年IPO发行数量为313家,同比下降约27%;IPO融资规模为3,565.39亿元,同比下降约39%。增发家数为331家,同比下降6.76%;增发融资规模为5,789.51亿元,同比下降约20%。
报告期内,债券融资规模整体呈现同比增长,券商累计承销各类债券规模13.51万亿元,同比增长26.14%。报告期内,债券融资规模整体呈现同比增长,券商累计承销各类债券规模13.51万亿元,同比增长26.14%。其中,公司债和企业债累计承销规模为4.06万亿元,同比增长17.01%,公司债同比增长24.43%,企业债受监管机构调整过渡期等影响承销规模同比下降45.46%。
报告期内,公司把打造一流现代投资银行作为“一号工程”,立足浙江区位优势和公司资源禀赋,紧抓北交所扩容契机,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充分发挥集团军协同作战能力,开展服务企业北交所上市攻坚专项行动,坚持深耕浙江战略,组建公司领导挂帅、投行条线部门负责人和所属区域分支机构负责人牵头、协同公司“N”方力量的“1+2+N”区域责任小组,深入拓宽业务范围,深化双向沟通机制,强化资源对接导入。股权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保荐并上市的IPO项目6单,其中5单为浙江省内企业,公司在浙江省内保荐IPO企业上市数量及排名创新高,居省内市场第一。IPO过会数省内市场占有率7.32%,排名第四,公司全国IPO辅导企业家数33家,其中,浙江省内IPO辅导企业家数26家,省内排名第一。债券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债券承销规模及市场排名均显著提升。全口径债券承销规模达1,233.79亿元,历史性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79.17%。其中,公司债和企业债的承销规模为1,025.64亿元,同比增长68.18%,排名全市场第12位,较去年提升5位;浙江省内承销规模887.47亿,同比增长74.68%,排名第2位,较2022年提升1位,浙江省内市占率提升至16.50%。
2024年,公司牢记“金为实服务”使命,深耕浙商浙企,践行特色发展。一是持续挖掘优质项目资源,严把项目质量关,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率和产出率,通过北交所领域业务的快速发展,为全面投行业务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持续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顺应趋势,加强对并购重组、再融资政策和市场的研究,强化人才储备和需求挖掘,积极推动项目落地。三是强化“投行+投资+财富”三驾马车功能,根据浙江各地市经济发展特征和产业优势,发挥集团军作战优势,持续深化与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双向协同,加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的挖掘和培育。
债券业务实施区域网格化分工,加大债券深耕浙江服务力度,积极抢占新的市场份额,继续开拓省外市场,重点加强长三角地区布局。在公募REITS业务、乡村振兴、科创债等领域,努力打造品牌特色。推进与山区海岛县、共同富裕等主题相关的创新债券产品快速落地。继续做好客户层级重心上移的推动,以地方债务化解、国企改革、资产盘活等政策切入口,加强对主平台和高评级省属国企的服务能力,借助“一本账”客户服务机制,高效开展内外部协同。合力提升对产业类客户的介入和服务能力,促进公司债券业务的转型发展,提升对新政策环境的应对能力。
2023年,外部环境严峻复杂,股债市场震荡下行。公募基金行业新发低迷、竞争加剧,在监管推动下,产品创新及降费改革持续演进,行业迈入发展新阶段。券商资管行业转型整改后,叠加行情冲击,规模收入双下降。截至2023年末,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8.83万亿元,同比下降9%;全年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225亿元,同比下降17%。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财通证券资管公司开展境内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财通证券资管公司固收规模超2,000亿元,积极推进FICC业务,丰富“+策略”多样性。响应共富政策号召,成立偏股混合型FOF、目标风险型养老FOF,完善资产配置长效工具。投融业务逆市突破,报告期内新发38只ABS产品,合计规模达320亿元,同比增长超30%,发行规模排名第11。公司成立以来已发行119只ABS,合计规模达962.70亿元。2023年1月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授予债券市场“资产证券化业务优秀管理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管理规模达2,765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非货币基金公募管理规模981亿元,同比增长13%。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6亿元,同比增长6.7%,保持行业前五梯队。
2024年,财通证券资管将适应变化、抢抓机遇,全面提升业务综合竞争力,一是持续打磨主动管理能力,加快建立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体系。通过探索延展不同策略类型来优化投资组合,从固定收益、主动权益,向指数量化、FOF、公募REITs等创新领域不断拓展,进一步延伸投资管理能力。做好公募化转型,结合自身特色,不断完善公募产品线,丰富共富产品创设供给,加速布局ESG、养老FOF、浮动费率产品等。二是继续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在把握风险源头的基础上,完善各类风险控制体系。同时不断加强投资研究团队建设,优化投研管理组织架构与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深入研究市场趋势、资产特性,更好地理解并预测市场变化,从而调整投资策略,以降低净值波动。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做好客户服务,不断提升在投资者及销售渠道中的品牌认知度。
受国内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全球宏观环境不稳定等因素拖累,2023年资本市场整体表现承压,A场经历较大波动,板块轮动加快、市场热点切换频繁,呈现较为明显的结构性行情,三大指数年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撤。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大分类指数中的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分别为-11.38%、-19.41%和-11.24%,给券商证券投资业务带来巨大挑战。
报告期内,公司权益投资坚持控风险、低仓位运行,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个股的研究,精选赛道,重点把握了信创和AI的主题投资机会,取得了相较于指数的超额收益。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公司在夯实债券投资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大类资产配置,丰富投资大类,在各细分类中精选配置,合理调控仓位。公司谨慎把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在市场条件、公司资源禀赋中寻找策略平衡点,抓住市场有利时机,积极扩大投资规模,整体业绩大幅领跑行业对标指数。在投资过程中,充分发挥数智化优势,公司自主研发了多款IT系统工具,利用量化系统结合人工操作来有效管控各项风险,保障收益。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取得沪深交易所债券做市业务资质,成为12家首批交易所做市商之一。
衍生品业务整体平稳发展,聚焦基金做市、量化自营、场外业务三大业务稳步推进。报告期内上市基金主做市商业务平稳起步,基金做市业务获上交所A类评级;量化自营各策略均实现正收益,中性策略投资规模稳步上升;场外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495亿,同比增长150%。根据中证协公布的相关数据,2023年公司场外交易收入排名跃升至全市场16名。
2024年,公司权益投资将进一步加强投研体系建设,做深做透基本面研究,结合市场判断加强仓位管理,抓好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提高投资确定性和有效性。固定收益投资加强大类资产配置业务投资,将继续着力加强对各类创新业务的跟踪研究,丰富投资策略和交易品种,进一步构建品类齐全的资产组合,升级宏观量化体系和大类资产配置体系,加大构建宏观因子支持后续的资产轮动和资产配置工作,提升盈利水平和收益稳定性。衍生品业务重点优化业务质量、强化风控能力,在有效控制回撤的前提下有序扩大量化投资规模,继续深度挖掘场外客户服务需求,丰富代客交易的产品结构。
截至报告期末,全市场融资融券日均余额为16,058亿元,同比减少0.8%,其中融资余额15,160亿元,同比减少0.4%;融券余额898亿元,同比减少6.6%(日均余额系交易日平均值);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2.45%,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8.11%,场内股票质押融出资金为2,097亿元,同比下降1.27%;股票质押回购利息收入119亿元,同比下降9.16%。
报告期内,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和金为实服务理念,通过“零售+机构”双轮驱动,推进业务指标不断向好。探索业务创新模式,推进“信用业务+”模式推广。转变质押业务管理思路,重点聚焦自有资金质押业务质量提升。强化担保品模型应用,根据股票分类实施风险管控。迭代升级融券平台,通过“充分授权+平均利率管理”的综合利率管控模式,试点部分阶段性优惠利率政策,支持业务拓展。持续做好存量高负债客户风险监测和处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两融业务规模189.12亿元,较年初增长20.5%。自有资金股票质押规模为37.94亿元,较年初增长33.50%。
拓展融资融券客户基数,建立信用业务标准化服务机制,持续总结“信用业务+”模式经验,进一步提升财富顾问展业技能。推进融券平台迭代升级。质押业务持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初衷,优化业务管理机制,推进业务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业务的全流程管理,防范业务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参股公司永安期货600927)开展期货业务。永安期货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全年服务2,600家实体企业,其中浙江企业700家。衢州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入选中期协“保险+期货”案例。紧抓服务能力提升,迭代升级产业委员会,形成研究院-分支机构-子公司协同的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客户开户同比增长22.3%。期现+场外+做市三大传统业务多点开花,持续优化品种布局,场外业务规模大幅增长,不断提升做市管理能力,新增7个品种的做市资格。公司不断强化资产配置能力建设,为更好满足高净值客户理财需求,试点私人订制业务服务,优化客户资产配置体验,强化对高净值客户、家族办公室、金融机构、产业机构等客户专业服务。国际业务板块紧抓美元加息机遇,创新开拓跨境收益互换业务,盈利能力增长显著。报告期内,永安期货实现境内期货代理交易2.34亿手,成交金额15.92万亿元,期末客户权益457.31亿元,期末及全年日均权益同比均有提升。
2024年,永安期货将在财富业务上发挥“销售+研究+配置”三大功能,打造好产品、好品牌、好运营、好团队、好机制,推动财富生态优化。风险管理业务上锚定大宗商品投行的战略目标,稳固提升期现业务,优化品种经营,推动重点品种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境外业务上加强跨境带动和产融联动,拓展国际业务版图。自有资金投资上强化投资研究和团队组建,完善投资决策体系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财通香港开展境外证券业务。财通香港境外债券承销业务、资管业务增长较快,投行股权业务保持稳定,财富经纪业务增量减少。报告期内,财通香港完成14单境外债券项目,融资规模合计116亿元人民币。财富管理规模16亿美元,同比增长39%,排名在港中资券商前列。在上市保荐、并购、财务顾问等方面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投行团队完成了2个财务顾问项目,并在12月底成功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1单投行保荐项目的上巿申请。
2024年,财通香港将聚焦机构业务拓展,加强和集团联动,推进和分公司、投行重点团队协同。逐步减少权益类资产,增加类固收资产。适时开展境外债券投资业务,以投资促销售。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以业务需求为基础,以产业转移为导向,研究探索跨境创新业务,跟随浙商浙企走出去,践行浙商到哪里AG真人国际,财通就跟进服务到哪里。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参股公司财通基金开展基金管理业务,财通基金贯彻落实“做大规模、做优投研、做深特色、做宽渠道”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业务转型,逐步构建较为齐全的公募基金产品线,覆盖从主动权益投资、固收投资、量化及组合投资、定增投资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实现了管理规模和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总资产管理规模为1,340.48亿元,比2023年初增长20.55%;实现公募基金管理规模842.22亿元,非货公募管理规模632.63亿元,专户管理规模498.26亿元。公募基金规模不断增长,共有47只公募产品、逾800只专户产品,公司整体非货公募规模、专户管理规模、货币基金规模呈现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
定增业务保持市场前列,累计中标1,257个定增项目、参与金额超2,736.05亿元。2023年新设立定增产品162只;参与定增项目199个,累计参与金额280.69亿元。定增量化对冲系列业绩领先市场同类产品,以多元策略助力“金为实服务”。
2024年,财通基金将聚焦“做大规模、做优投研、做深特色、做宽渠道”,以“服务提升年”为主线,优化产品发行规划和发行节奏,保持规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客户为中心,统筹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的服务质量;促进投资风格多元化,提升权益业绩,丰富固收产品线,深化创新量化投资策略,增强投资收益。提升定增业务改革实效,强化业务协同和赋能。进一步强化合规风控的保驾护航功能,筑牢稳健发展管理屏障。
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与投资金额双双下降。当前境内外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的变化对股权投资市场的影响愈发深刻,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投资阶段、赛道布局也在动态调整。战略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持续成为股权投资热点。与此同时,投资机构面临项目退出的挑战。从投资标的看,部分企业面临出口影响、订单不足、市场波动、技术转型、价格竞争等各种经营压力,企业发展和增长承压,业绩修复尚需时间。整体而言,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差异化竞争、建立区域或专业化领域优势、深耕产业链依然是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财通创新开展另类投资业务。财通创新围绕浙江省“315”创新体系建设工程、“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聚焦江浙沪、深耕浙企浙商,布局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健康医疗三大科创高地,重点投资于主业突出、质地优良、技术创新型的项目,推动“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报告期内,完成投资项目11个,认缴投资金额合计5.11亿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资股权投资项目58个,认缴投资金额合计51.04亿元,累计已实现8家被投企业IPO上市。
2024年,财通创新将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始终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以公司“十大重点突破工程”为引领,稳步扩大投资规模,加强投后赋能,守牢风险底线。加大内外部资源对接,助推浙商浙企实体产业融合发展。以财通证券“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目标为引领,持续深化集团军协同作战。聚焦“三支队伍”建设,以提升团队整体投研能力、投资能力和退出能力为目标,加强内部员工培训、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聚力打造四型财通生力军。
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承压发展,股权投资案例数与投资金额双下降。IPO阶段性政策收紧导致项目的退出周期被动拉长,二级市场震荡下行,项目退出收益收窄。被投企业面临出口放缓、订单不足、业务波动、技术转型、价格竞争等各种经营问题。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与难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和增长点承压,业绩修复放缓。新兴科技领域成为股权投资主线,一方面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需求,另一方面因为国资LP加速发力,比例提升,GP将资金更多投向“硬科技”这类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成为创投机构主流投资理念,半导体、卫星互联网、AI、机器人、基础材料、基础软件、高端装备、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持续成为股权投资热点。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财通资本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财通资本聚焦聚力以母基金为引领、股权投资基金和政府产业基金双轮驱动战略定位,积极践行资本服务实业、投资驱动创新、研究创造价值,重点围绕新兴科技、先进制造、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新材料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大健康五大板块进行投资布局,积极服务浙江与全国发展大局,业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财通资本2023年底实缴规模提升至券商私募子第16位,荣获融中2022-2023年度最佳券商母基金、2023金鼎奖最具特色券商母基金,清科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100强等奖项,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财通资本深度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双招双引”,不断扩大政府产业基金管理规模和覆盖面,目前管理及服务的政府产业基金规模达522.5亿元,同比增长31%,协助省内引入一批重大项目;在管私募股权基金37只,认缴规模207亿元,实缴规模达108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121%。新增股权投资金额55亿元,同比增长190%。已实现7家被投企业IPO上市,累计投资企业超过60家,累计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
2024年,财通资本将持续深耕浙江和浙江人经济,围绕一流业务竞争力、一流行业影响力、一流风险防控力“三个一流”战略目标,强化服务大局,着力增效益、创特色;深化变革重塑,着力激活力、强支撑;坚持协同联动,着力扬优势、提效能;提升风险管控,着力保安全、护发展,全力争创一流券商私募子,勇当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其繁荣的民营经济和丰富的中小微企业资源,为本土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业务平台和无限的增长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浙江省的GDP达到了惊人的82,553亿元,以6.2%的增速超越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其中,杭州市GDP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浙江省在全国GDP总量排名中位居前四,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高居内地前三,超过天津、重庆两个直辖市,这一切都证明了浙江省不仅是经济大省,更是财富大省。公司紧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一个以浙江为根基、辐射长三角、覆盖全国的金融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营业网点全国布局并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公司整体经营效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分支机构163家(含分公司和营业部),其中浙江省内116家分支机构,占比超70%,分布于省内11个地级市、20个县级市、27个县;浙江省外提升到了47家分支机构,分布于江苏、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6个省(直辖市)。
中介机构、私募基金、产业园区开展战略合作,利用省属企业资源优势深化合作,以人才互派、挂职交流等方式加强与浙江省内地方政府的深度绑定和业务融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与浙江省内81.8%的地级行政区及56.7%的区县级行政单位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在台州、舟山、衢州、绍兴等4个地区“总对总、总对分”的全域战略合作。探索实施“双向互派”干部跟班学习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与地方政府全面战略合作的载体和形式,以台州地区为试点,选派业务骨干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打造台州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集团军作战模式。与台州地区开展的业务骨干“双向互派”,选派业务骨干分赴台州市本级、开发区、9个区县跟班交流,推动公司服务台州地区股债项目超30个。与阿里、蚂蚁、吉利、正泰等重量级企业的深度合作,塑造了浙商浙企产融协同的新范例和生态圈,提升了我们在产融结合领域的领先地位AG真人国际。
公司秉持“浙商发展到哪里,财通就跟进服务到哪里”“做浙商浙企自己家的券商”的理念,深入走近浙商浙企。启动开展“财运亨通-走进浙商”金融助企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区域知名度与认可度,通过走进浙江商会、走进浙商浙企、走进415X产业集群、走进产业共富,推动建立浙商产融协同生态圈,活动已覆盖浙商浙企超3000家。截至报告期末,与浙商总会及4地浙江商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17家省外分公司全部成为当地浙江商会副会长单位。陪伴新赣江药业等浙商企业在省外地区投资创业,助力浙江“地瓜经济”藤茂根深。
随着财富业务转型及机构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公司大财富发展成效显著,金融产品代销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业务和协同业务等均实现增长。
构化转型,完善机构业务体系建设,提升了机构客户交易占比,优化了客户交易结构和公司收入结构。财富业务立足浙江、辐射全国,客户基础相对扎实,高净个人客户、企业客户的黏性高。以全生命周期服务、多业务协同服务为抓手,挖掘高净值和机构客户等差异化、特色化方式,进一步提升客户基数和资产规模,客户数较上年增长14%,线上开户贡献明显增长。机构客户资产规模扩大,突破3,000亿元,机构业务占比提升。
推进公私募基金托管、做大券结业务规模。券结产品户交易量增长185%,基金投顾签约规模增长67%,新增产品托管规模增幅跑赢市场26个百分点。以种子基金、机构直营投资为抓手,持续做好机构研究赋能、投资赋能。加深与优质资产端合作深度,孵化挖掘优质资产,以买方视角持续开展各类私募基金的跟踪和投后管理。作为引导资金促进公司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落地,以FOF管理的视角,实现种子基金稳健收益。
究所的发展带来了公司公募基金分仓佣金的大幅增长。研究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5倍,服务机构家数同比增长超50%,研究行业覆盖率达80%,在行业最为权威的新财富评选中,荣获进步最快研究机构和最具潜力研究机构第1名。
险特征、收益预期和投资经验,有针对性地围绕指数类产品进行布局,加快ETF投资工具上线进程,加强与基金公司协同合作,推动开展ETF投资顾问业务,满足机构投资者需求。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投研优势,在资产端着力,优选丰富代销产品货架;另一方面,发挥资产配置专业能力,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千人千面的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通过投顾模式创新,实现业务逆势增长。
各经济圈实现业务覆盖,发挥现有优势,加强业务集聚,进一步优化营业网点全国布局并加强资源整合,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各地,构建“投行+投资+财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公司及多部协同的省外多点业务中心。
公司近年来不断增强投行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竞争力稳步提升。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融资结构,聚焦产业链推动服务升维和服务下沉,以集团军作战模式加快推进业务机构化转型,提供投融资、并购重组等多元服务,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从产业链视角出发,精细化梳理上下游各节点企业的服务需求、服务模式、服务经验,动态完善分层分级的产品清单和服务标准,聚点成链,以链促点,形成企业发展与产业链升级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服务浙江产业体系现代化。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小切口,主动融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共助力2家专精特新企业过会,4家专精特新企业完成发行。以科技创新债为突破口,深化创新产品应用,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和资金直达,累计完成科技创新债券承销规模达32.06亿元。打造“共富投行”,重点聚焦山区海岛县,用丰富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促进乡村振兴,积极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报告期内,累计完成山区海岛县债券承销规模达143.55亿元,同比增长130.20%。同时强化基地试点建设,“四个一”全生命周期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初步成型。打造“国资投行”,成为服务区域发展、产融协同的生力军。更好地搭建金融与要素的结合桥,链接更多地方政府、链主企业、同业机构。重点聚焦地方政府、国资国企的需求,畅通国企融资渠道,助力国企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报告期内,推动省属企业安邦护卫603373)IPO、浙江建投002761)可转债过会并成功上市。
浙江省内保荐IPO企业上市数量及排名创新高,居省内市场第1,浙江省内IPO辅导企业家数排名第1。浙江省内公司债和企业债承销规模市占率16.5%,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其中8个地区市占率进入前三。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基地专班管理,大力走访签约区县专精特新企业,在平阳等合作区域深化打造普惠金融服务基地,形成“一支队伍、一支基金、一套产品、一个服务体系”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与超100家企业签约综合金融服务协议。
依托集团军作战优势。不断增厚项目塔基,深入践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陪伴企业客户成长,围绕浙江优质产业集群发力,为企业提供增值型、赋能型的综合金融服务,与客户形成利益和发展共同体。抢抓政策窗口期,开展北交所上市攻坚专项行动,截至报告期末,走访“专精特新”企业375家,完成浙江省内企业北交所IPO立项8单,北交所辅导和累计发行家数均位居浙江第1。积极拓展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项目资源,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
力提升投行产业服务能力和投投联动能力,引领投行客户层次升级,实施“雄鹰伴飞”跟进计划,有序服务链主型企业。通过联合走访、培训交流,试行推荐挂牌项目观察员机制,提升协同服务和业务拓展能力。荣获金鼎奖“2023年度新锐投行股票承销团队”、“A股股权承销快速进步奖”“A股IPO承销快速进步奖”“债券承销快速进步奖”等。
健投资配置。自营配置整体结构不断优化,业绩表现稳健。权益投资方面,不断优化投资投研体系,抓好结构性机会,做好下行风险控制,净值表现优于对标指数。积极构建统一协调的做市业务模式,北交所做市家数跻身市场前10,科创板做市
和基金做市业务获得A类评级,逐步打造投资业务新的增长点。固收类投资根据市场行情不断优化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以扎实的信评研究为基础,做大做优债券投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出击、不懈创新,积极探索新业务、新品种、新交易模式,尝试新领域,持续布局大类资产配置,丰富投资大类,并在各细分类中精选配置,利用具有市场前瞻性的判断调控总体杠杆,在保持收益率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扩大投资规模。在投资过程中自主研发了多款IT系统工具,利用系统并结合人工操作管控各项风险,在风险与收益间寻找策略平衡点。衍生品业务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规模和创收明显提升,新增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和签约客户数大幅增长。通过场外-自营-做市业务有机协同,持续丰富与公司财富管理、信用业务和研究所业务的合作维度,打造公司内循环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业务竞争力。协同公司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加大衍生品服务赋能,重点发掘私募基金管理人、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等专业投资者,推动高端客户定务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在产品创新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报告期内成功获批上市基金主做市商业务资格,后续将继续提升做市能力、丰富场内做市标的种类、扩大场内做市规模,进一步打造公司在做市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与头部基金公司开展“做市业务+”的一揽子综合合作。
公司长远、平稳、可持续发展目标,给公司带来稳定的增长和合理的投资预期,同时加快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新经济动能的构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财通资本以母基金为引领、股权投资基金和政府产业基金双轮驱动,积极践行资本服务实业,投资驱动创新、研究创造价值,主要围绕着新兴科技、先进制造、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大健康等领域进行投资布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财通资本政府产业基金管理规模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同比分别增长31%和136%,2023年三季度实缴规模提升至券商私募子第16位。财通创新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聚力打造“四型财通”,争创一流投资竞争力,强力助推三个“一号工程”。结合自身产业积累,持续深耕浙商浙企,以集团军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增厚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价值,坚定做赋能式投资的践行者。政府、投资机构及链主型企业深度合作,打通度服务渠道,强化增值服务、赋能服务,链接各方资源,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截至报告期末,财通创新新增投资撬动额133亿元,同比增长150%。
围绕“财富管理转型”和“业务机构化转型”两条主线,公司强化运营体系建设和机构APP建设,数字化分析客户需求、偏好与行为模式,完善不同类型的客户画像,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更好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理念。
打通券商、银行、税务、交易所、中登等各方数据资源,为规上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及员工免费提供股权激励、税务筹划、年金管理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让更多人分享资本市场红利。截至报告期末,已签约企业超570家,开户9,500个,托管日均资产超160亿元,托管股权激励期权资产超50亿元,荣获第五届浙江省青工创新创效大赛“技术革新类”项目银奖。强化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全力谋划实施“数智财通”建设三年规划(2023-2025),构建1231数字化改革框架体系,即聚焦打造一流投行总目标,聚力支撑业务机构化转型和分支机构综合化改革两条主线,以政府、客户和员工三个群体为中心,实施数字化改革“一本账”,全力建设“1314N”数智财通工具箱,即1个数据底座(财通大脑);3个面向客户服务的工具(财通APP、机构APP、机构PC工具),1个面向员工展业的工具(展招),4个面向管理服务的工具(员工宝、绩优宝、“监督一张网”、集成指挥系统),以及N个(子公司及业务条线的)业务工具。三年来公司共发布了22个标志性数字化应用成果,实现了管理增效率、业绩增效益的目标:例如,自营投资“轩辕”,覆盖多市场、多品种的统一交易服务平台,建立多种智能算法能力,大类资产配置交易品种超过70种,为自营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财富顾问一站式展业平台“展招”,重点围绕展业过程赋能、标准化赋能、资讯赋能3个应用场景,提供服务触达、线索跟踪、转化提醒等展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依托展招的标准化服务,客户粘度、金融产品销售量提升明显。
联网获客交易贡献度进一步提升。促进公司客户基数快速增长,近3年公司年均开户量超30万户,其中2023年增加超40万户。截至报告期末,新增互联网客户数占公司整体新增客户数超过50%。在合规范围内,建立适合的联合运营机制与形式,为渠道客户完善证券基础服务、投顾服务、专业内容与工具、金融产品等的精细化服务,持续做好客户的承接与转化。财通证券资管、财通基金产品和基金投顾业务在平台各类产品专区上架逐步扩大产品数量和曝光量,深入运营。以筛选对接互联网大型垂直渠道为主,联合分支机构扩大渠道合作的覆盖面,辐射地方型中小渠道,通过投资服务工具、投教内容结合权益活动进行客户转化;同时新媒体端联合发力,通过打造IP以直播和短视频等方式进行私域的粉丝引流,以线)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渠道平台和自身APP进行触达,以标准化线上服务进行营销转化,线下分支机构财富顾问跟进相应的客户
公司旗下拥有永安期货、财通证券资管、财通基金、财通香港、财通资本、财通创新等重点参、控股公司,在各自细分领域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公司加快建设统一的客户服务和管理体系,建立业务协同“一本账”,依托“全员营销”拓宽协同模式,推进公司治理集团化和协同增效,强化协同文化宣导,积极营造集团化良性协同氛围。
发展全力支持子公司创新发展、做强做优,公司已对财通创新、财通资本、财通证券资管、财通香港进行增资,充分支持和保障子公司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资源共享和业务联动。
伍建设、场地升级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推进公司在沪各业务团队及子公司资源整合,有效发挥集中优势,探索加强机构业务集聚,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形成“投行+投资+财富”三驾马车领跑、“资管+研究”双翼驱动的发展新格局,提升协同效应。
新高,保持监管最高评级。资管业务方面,财通证券资管持续拓展“一主两翼”业务版图,总管理规模逆势增长,取得突破AG真人国际,强化领先势头。基金业务方面,财通基金对各类型产品实现均衡和全面的布局,突出在定增、量化等方面的投资能力和特色资产的优势,打造差异化的产品策略,顺应公募基金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凭借在短债系列基金和货币基金上的优异业绩,规模得到明显增长。财通资本持续深化集团军作战模式,着力构建公司内部、集团系统、产业生态圈的大协同体系,搭建与生态伙伴的发展共同体,为已投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赋能服务。财通创新持续深耕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全面提升内外部协同机制,结合自身产业积累,持续深耕浙商浙企,以集团军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增厚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价值,坚定做赋能式投资的践行者。
公司坚持守牢风险底线,传承好“规范经营,稳健发展”的财通基因,通过制度治理、数智建设、文化建设,推动职业规范和崇勤尚廉深度融合,推动纪检、合规、风控联动管理,推动全员风险意识、底线意识提升,筑牢发展根基,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推进集团并表管理项目,分层级、多途径推进合规风险文化建设,首次尝试反洗钱模型自研,强化执业行为及廉洁从业管理,落实早发现、早暴露、早预警、早处置。根据全面注册制新规要求,修订各类业务立项标准,完善内控制度和流程,强化全流程质量控制,切实提高项目风险防范及质量管控水平。积极支持“廉合”监督改革,推动监督关口前移、穿透业务、下沉一线,迭代升级“监督一张网”,营造良好的展业环境。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力,迭代升级数智监督平台,着力搭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体系。深入探索符合证券行业特点的“廉合”监督新模式,融合纪检监督和合规监督,推动监督关口前移、穿透业务,切实守牢风险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提升合规风控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夯实风控合规基石,建立重大合规风险防控机制,推动并表监管建设。迭代升级“监督一张网”平台,依托合规综合平台自主研发“赋能服务中心”,打造规范化、数字化的中后台服务前台的窗口。制定《上市基金做市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夯实全链条全覆盖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执业行为及廉洁从业管理机制。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337.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46.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2%;营业收入为65.17亿元,同比增长35.03%;利润总额为26.12亿元,同比增长64.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2亿元,同比增长48.43%。
2023年,证券行业面临诸多关键事件和政策的影响,市场法规变动和技术革新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政策端顶层设计为行业恢复性增长和格局优化奠定坚实基础。从行业层面来看,2023年资本市场一二级市场活跃度均有所下行,致使证券行业经纪、投行、自营投资等主要业务增长承压,行业经营面临一定挑战。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央活跃资本市场和打造一流投行的顶层设计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证券行业做优做强指明了方向,在推动市场回暖、行业恢复增长的同时亦将催化行业竞争格局的优化;一方面,中央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此后围绕融资端、投资端、交易端的一揽子政策相继落地,优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环境,为市场回暖和证券公司展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将推动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
跃度下滑,权益基金新发跌至冰点水平,同时伴随市场竞争加剧和监管降费导向,佣金费率亦有进一步下行态势,传统通道
经纪业务已成红海市场。展望2024年,一方面,“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政策逐步落地背景下,资本市场回暖有望带动市场或活跃度回升,传统经纪、两融、代销等业务在低基数下有望恢复性增长;另一方面,ETF和基金投顾成为券商抢占财富管理市场的有力抓手,2022年以来券商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和市占率不断提升,在市场低迷时与银行形成明显的反差,主要原因在于券商发力销售ETF,通过ETF抢占财富管理客户资产市场份额,此外,市场波动下部分券商基金投顾业务逆势增长,当前业务渗透率仍较低,有望成为未来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核心抓手。
2023年监管逆周期调节带动股权融资节奏阶段性放缓,但预计伴随后续市场回暖,股权融资发行节奏将逐步重归常态化,债券承销业务预计保持平稳的增长节奏;从竞争格局来看,人才储备+项目储备双优的头部券商已形成绝对领先优势,带动行业投行业务集中度高企,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投行净收入CR5、CR10分别高达49.5%、68.8%;全面注册制对券商定价、销售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预计机构客户基础雄厚、综合服务能力更强的头部券商以及深耕属地和细分领域的中小型特色券商将更有优势。
的定向资管规模不断压降,固收为主的集合资管增长较慢,公募业务成为券商寻求大资管业务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多家券商设置资管子公司并谋求公募牌照,权益投资能力成为券商大资管业务的重要提升方向;另一方面,降费降佣背景下,指数基金等被动型产品依托较低的管理成本优势迎来加速发展,横向参考来看,ETF和指数基金是美国基金市场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型,伴随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市场有效性的提升或将致使主动基金获取超额收益能力弱化,被动型产品有望成为蓝海市场。
率或将改善,将成为影响全年业绩的最重要因素;传统方向性自营依赖于市场表现,呈现出随行就市的周期波动,运用场外衍生品推动自营投资去方向化是行业自营业务的长期趋势,随着市场机构投资者逐步扩容、衍生工具监管进入常态化,以收益互换和场外期权为代表的场外衍生品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场外衍生品业务是典型的客需业务,其盈利模式不依赖于市场的上涨,而是通过风险对冲赚取相对稳定的回报,能够成为使券商在权益市场震荡过程中实现盈利可持续性的扩表方式。
近期,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未来五年,基本形成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更加完善;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实力持续增强;资本市场监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资本市场。到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新国九条”从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质量、行业机构发展、监管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勾画了一幅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发展蓝图。
公司立足浙江,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为目标。坚守金融服务实体本源,始终围绕客户需求,为企业壮大、百姓富足奉献专业能力,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立足科创投行、共富投行、国资投行之定位,通过不懈努力,构建投行、投资、财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财通,力争领行业之先,创一流现代投资银行。
期发展需要,公司着力研究并构建了“137N”战略体系。以党建统领、打造现代投资银行为主线,全力实施“三个三”创新发展行动,在服务全局、深化改革、龙头带动、双碳落实、共富探路、风险防控、数字变革等七个方面展现更大作为,着力打造N个标志性成果。集成运用“投行+投资+财富”为三驾马车的综合金融服务工具,以争创一流的目标为向导,以服务大局的成果为导向,全力打造“四型”财通,努力争创“六个一流”,在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彰显财通新作为、新地位、新形象。具体内容如下:
力“服务大局、争创一流、除险保安”三大总目标,在服务大局上强化担当,坚持深耕浙江与服务全国并进,服务质量和效益提升并举。通过投行、投资、财富等金融工具,实施财富管理助力共富、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等一系列专项
行动,努力落地成果、创出模式、形成经验。在争创一流上对标进位。瞄准“十四五”争创一流券商目标,加快推进投行、股权投资业务发展,撬动更多资金、资产、资源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期货、资管、定增等财富管理特色优势保持领先,数字化改革走在行业前列。在除险保安上夯实基础。平衡好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间的关系,筑牢监督防线,确保公司不发生重大经营风险,员工不发生重大廉洁从业风险,并强化除险保安的数字化支撑。
“三驾马车”是指投行、投资和财富。在“打造一流现代投资银行”发展主线的基础上,我们要全力构建“投行+投资+财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财通:通过投行积极拓宽“融”的渠道,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灌溉更多企业让经济活起来;通过投资扩大“投”的效应,发挥国有资本引领撬动作用,依托产业投资释放更多活力机会;通过财富增强“进”的动力,切实提升居民财富效应,营造长期理性的财富生态。希望“三驾马车”的综合金融服务工具能在经济社会中发挥出功能,促进企业发展有活力,就业稳定有保障,居民财富有提升。
体系建设工程,“十四五”时期力争组建科创与制造业类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鲲鹏行动”人才计划以及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省以上科创平台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积极运用数智工具,优化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优化推广金服宝-盘股,开发推广金服宝-中小微。着力打造融资生态系统,为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精准便捷高效的直接融资服务,助力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升级版。
主动对接融资畅通工程,开展“雄鹰伴飞”计划,深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增厚IPO储备塔基。支持更多市场主体走向资本市场,加大对全省战略项目的融资保障,为浙江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提供金融助力。
接全省公共大数据平台,迭代升级“1231”数智财通体系建设,实施以“1314N”数字化工具箱为核心的数字化改革“一本账”,夯实数字化改革基础,巩固、完善、优化数字化平台项目。
REITs、ABS等融资规模,受托管好地方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重要开放平台提能升级。
制与银行、私募等同业机构共同策划和提升服务企业的产品和能力,探索特色化同业机构客户服务及合作模式,为企业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究中心以及链主型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机制,以链主企业协同合作为“牛鼻子”,支持主导产业与链主企业做强做大,更好延伸服务至上下游企业,助力形成“高大上、链群配”“企-链-群”协同发展格局。
力争到“十四五”期末把财通打造成为“投行+投资+财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财通,投行IPO和债券融资影响力排名双双进入全国前列,期货、资管、基金定增和直投等优势业务保持全国领先,跨入全国一流现代投资银行行列,为更好服务大局提供一流能力支撑。
科创投行、国资投行和共富投行三张特色业务金名片,建立健全战略解码机制、分类考核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营造“大合唱、大解题、大闭环”的一流干事创业氛围。
同业机构、链主型企业开展更广泛的协同合作,拓宽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益,做到防风险促发展赢未来。
是指十四五期间,公司要争创一流、争先进位,应聚焦实现“一流投行影响力、一流投资竞争力、一流财富支撑力、一流风险防控力、一流数字引领力、一流党建统领力”六个一流目标。
1.一流投行影响力。以打造科创、国资、共富“三个投行”为引领,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聚焦增量项目过会,聚焦国资国企,聚焦高等级债,聚焦民企产业债,实现从项目型投行向平台型投行的转变。争取十四五末省内IPO个数和省内债券规模市占率达到领先地位;IPO项目个数和债券承销规模全国排名双双进入前列。
2.一流投资竞争力。投行、投资、投研“三投联动”机制发挥重要保障,有效撬动社会投资,争取十四五末财通创新、财通资本净利润排名进入行业前列,自营业务投资能力取得显著提升,增强可持续增长能力。研究所综合实力进入行业前列。3.一流财富支撑力。财富条线计划”的路径,顺利完成业务机构化转型与分公司综合化改革。争取十四五期末实现公司客户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大关,机构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0%以上;期货业务在行业持续保持领先优势;财通证券资管业务排名确保行业前列、力争突破;财通基金和财通香港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5.一流数字引领力。金融科技投入与转化并重,全面建成“1231”数智财通体系和“1314N”数字化改革工具箱。信息技术投入强度跻身行业前列,信息技术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排名持续保持行业前列。
6.一流党建统领力。公司的党建品牌在省属国企行列中获得优秀等次。企业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确立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公司治理更加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优良。高学历人才占比迈上新台阶,高层次人才队伍持续扩大,集团发展更有保障。
2024年,公司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实施“十大重点突破工程”为主线,主动抢抓逆周期的战略布局时机,着力强特色、拓优势、练内功、提后劲,不断提升具有财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再攀高质量发展新高峰。
公司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声誉风险等。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变量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投资组合发生损失的风险。公司市场风险源自于自营证券、做市业务以及其他投资活动。市场风险主要分为权益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其中权益类风险主要是因股票、基金、股指期货以及资产管理计划等权益品种价格或波动率的变化所致;利率风险主要是因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收益率曲线结构、利率和信用利差等变化所致;商品价格风险主要是因各类商品价格变化所致;汇率风险主要是因外汇汇率变化所致。报告期内,公司涉及的市场风险主要为自营固定收益类投资的利率风险和自营权益类证券投资的价格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交易对手或发行人未能履行其合约责任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或由于借款人、交易对手、发行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而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报告期内,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源于信用类产品(包括债券和其他债权投资等)投资的违约风险,证券信用业务(包括融资融券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等),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交易对手方违约风险等方面。主要表现为债券等主体违约、信用评级下调,客户违约,交易对手违约等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流动性指标均符合监管标准。
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流程缺陷、信息系统故障、人员失误或不当行为,以及外部因素等原因造成损失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为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公司持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及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业务培训、严格落实问责,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和造成的影响。
信息技术风险是指公司经营及业务开展过程中所依赖的电子信息系统可能会面临软硬件故障、通讯线路故障、恶意入侵等不可预料事件带来的信息系统风险隐患,影响公司的声誉和服务质量,甚至会带来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证券经营机构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证券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机制运行平稳,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公司严格遵守监管要求,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并提倡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公司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及组织架构、丰富完善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各类风险的可测、可控、可承受。
公司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以监督、评估、管理和各项业务相关的风险敞口。公司按照《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的要求,持续建立完善三层级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其中:第一层级是以《风险管理基本制度》作为根本指导的公司基本制度;第二层级是根据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和经纪业务、自营业务、信用类业务、投行业务等不同业务类型分类制定的矩阵式风险管理核心制度,以及围绕风险控制指标管理、风险限额管理、应急管理、新业务风险管理等专项工作制定的核心制度;第三层级是根据风险管理核心制度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围绕子公司风险管理、压力测试、风险管理考核、风险管理追责、模型管理等工作制定的具体风险管理制度。
公司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监事会,经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合规部、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及子公司共四个层级。公司设置首席风险官,领导风险管理部推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针对市场风险,公司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风险限额管理体系,根据风险偏好设定公司市场风险容忍度及整体风险限额,并将整体风险限额在各业务条线之间细化分解。公司董事会确定自营业务年度规模、市场风险损失容忍度、损失限额等重大风险限额;公司经营管理层将董事会确定的年度规模、市场风险损失容忍度、重大风险限额等进行分解,并审批确定相应风险限额,包括各自营部门业务规模、损失限额、投资集中度、平均久期、DV01、VaR、希腊字母等。公司自营部门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部门层级的风险限额,并通过组合投资、逐日盯市、对冲缓释、监控预警等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公司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及信息技术系统,对市场风险限额每日进行监控,及时预警和控制风险;并通过压力测试以及度的评估方法对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监测投资组合变动趋势及公司所承受的市场风险情况,及时揭示风险,为决策提供参考。
针对信用风险,在证券信用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尽职调查、审查等手段对客户进行征授信管理,依据定性和定量评估进行担保物和标的准入管理,对客户融资规模、提交担保物实施集中度控制,逐日盯市、强化实时监控等措施强化信用风险的控制;在债券类产品投资方面,公司通过内评系统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发行人进行风险评估、对发行人设定投资等级准入标准、密切跟踪债券发行人经营情况和资信水平、及时调整负面清单债券的持仓、明确违约处置流程等措施对信用风险进行全程管理;在衍生品交易业务方面,公司对交易对手进行授信管理,利用净额结算、衍生对冲工具、提前终止交易选择权等风险缓释措施,以及明确违约事件、提前终止事件的处理流程等措施控制信用风险。
针对流动性风险,公司持续优化管理流程及信息技术系统,通过加强日间流动性管理和日常融资管理,实施流动性风险指标监测和风险限额管理、开展高评级债券类资产流动性管理业务,建立流动性储备池,改善公司负债结构,强化融资渠道建设,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积极应对流动性压力,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同时,公司在出现新增投资、新业务开展等情形时,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对流动性风险指标进行压力测试,并将压力测试结果运用于公司的相关决策过程。
此外,公司制定了有效的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以确保公司可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
公司明确了操作风险的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操作风险管理流程、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等内容,强化了操作风险管理各道防线的职责。
公司持续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并通过培训宣导、强化问责等手段,减少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公司通过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等风险管理工具的建设和运用,以进一步提升操作风险管理能力;此外,公司充分重视创新产品、创新业务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建立新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需满足的条件和审批路径,确保新业务的组织结构、业务模式、风险状况经过充分论证,公司通过上述多样化的操作风险管理手段,保障总体操作风险处于可控、可承受的水平。
公司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信息技术风险的管控:一是持续做好制度体系建设,夯实信息技术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对信息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加强对重要信息系统的运维保障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多方位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四是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宣导和技能培训;五是建立和加强分支机构信息系统安全管控体系;六是完善信息技术风险的有效沟通和共享机制。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声誉风险管理机制,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风险事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对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声誉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和报告,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减少声誉事件对公司及利益相关方、行业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外规指引,优化升级声誉风险管理数字化系统,提升对声誉风险的快速反应和处置效率;分层级开展系统的专题培训,提升全员声誉风险意识。
按照《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要求,公司已制定了《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管理办法》,同时持续完善动态风险控制指标的监控系统,实现了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和预警。
公司已建立净资本补足机制,保证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报告期内,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
公司建立了风险控制指标压力测试机制。根据《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等相关要求,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业务发展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综合或专项压力测试,全面衡量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并拟订相关应对措施,保障公司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公司高度重视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持续强化合规风控体系建设,加强合规风控人员队伍配置,加大合规风控信息系统建设投入,以现代技术助力合规风控专业能力提升。公司合规风控投入主要包括:合规风控人力成本投入、合规风控相关日常运营费用及合规风控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投入等,2023年,按照专项合并口径,公司合规风控投入总额为人民币18,956.84万元。
公司重视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建立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系统运维管理,提升信息技术竞争力。公司信息技术投入主要包括:IT资本性支出、IT日常运维费用、信息技术研发费用、机房租赁和折旧费用、线路租赁费用以及IT人员薪酬等,2023年,按照专项合并口径,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总额为人民币46,847.19万元。
超优质,资源股50强名单出炉!现金流支撑高比例分红,社保、险资等多路资金同时重仓,机构密集关注
已有327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3.14亿股,占流通A股49.8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71元。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