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AG真人国际职教每周文摘(第八十三期)2023710—716

更新时间:2024-04-04 01:59点击次数:
 AG真人国际职教每周文摘(第八十三期)2023710—716近日, 教育部发布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为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将推进11项重点任务:  各地要积极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

  AG真人国际职教每周文摘(第八十三期)2023710—716近日, 教育部发布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为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将推进11项重点任务:

  各地要积极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行企校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广泛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引导联合体内企业广泛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支持学校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

  各地要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一批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行业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教育部将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兵器工业5个领域进行首批布局。

  各地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学校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和公共实践中心。到2025年,建成300个左右全国性实践中心,带动各地建设一批省级和市级实践中心,形成国家省市实践中心体系,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加快构建校省国家中职高职本科全覆盖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体系。到2025年,建成一批全国性资源库,带动地方建设1000个左右区域性资源库,基本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全覆盖。

  到2025年,建成300所左右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带动建设1000所左右区域性信息化标杆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办学深度融合。

  各校要瞄准专业实训教学中“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等现实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建设职业教育虚拟仿线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虚仿基地,带动各地1000个左右区域示范性虚仿基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到2025年,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面向行业重点领域,建成1000门左右课程内容符合岗位工作实际并充分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课程设计符合因材施教规律并充分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并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教学评价充分关注学生全面成长的全国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引领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提升关键核心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支持各地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范围内建设2000种左右全国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质教材。鼓励行业牵头或行业、企业、学校等共同开发。到2025年,通过建设和宣传推介,大幅提升优质教材的影响力和选用比例,有效发挥优质专业课程教材的示范辐射作用。

  到2025年,通过分批部署、持续建设,扩大优质资源共享,力争形成以企业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为载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新突破,有效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应性。

  支持各地立足区域优势、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围绕“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建设和推出由我国职业学校牵头开发,业内领先、基础良好、产教融合特征显著、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的30个左右职业教育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专业、教学、课程、实习实训、教学条件、师资、培训、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省级或学校标准),100个左右优质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教材、课程资源、教学项目、案例、培训资源、数字化资源或平台、专业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等),20个左右专业仪器设备装备(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装备、教辅设备、生产线装备、AI或VR设备)。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和装备体系,持续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建立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项目培育、发展和推广机制,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各地各校要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立足学校骨干(特色)专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双线发展并有所侧重,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扩大来华留学和培训规模,做强若干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有组织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境外办学项目、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和海外应用技术大学,培养一批适应国际化教学需要的职教师资,培养一批服务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国际化水平AG真人国际。到2025年,分三批支持300所左右的中国特色、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办国办文件”)明确提出,“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更好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理解和把握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这里谈几点思考。

  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已有的“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企业学院”等都是职业教育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要注意统筹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一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种以职业学校为主导,以专业为纽带,校、企、行等多方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打破部门和学校界限、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重组、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十条明确了职业教育集团的法律地位,职业教育集团成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之一。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或企业学院是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职业学校建立产业学院或企业学院,主要作用是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产业学院多为校企一对一合作,校企共建共管、坚持育训并举、实现校企双赢。产业学院更加重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有的产业学院还积极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增强了职业学校办学活力。

  中办国办文件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体”“两翼”的总体思路。“一体”是指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两翼”是指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组建跨区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前者是后者的目标,后者是前者的工作抓手,实践中要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适应市场需求、匹配社会用系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对应人才需求结构,实现职业教育内部与外部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一个由不同的教育阶段构成、能够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教育体系,实现初次职业教育、继续职业教育各层次标准、资格、学历贯通;是一个由职业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组成的社会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盖及百业、遍布城乡,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把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点放在省域、工作落到市域,目的是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有效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建设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在于夯实产业人才基础、增强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调查发现,在市域产教联合体所依托的产业园区或开发区,企业人才需求往往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和“用工荒”问题交织并存。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大各类人才储备,引导就业本地化,发展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适合企业用人规律特点的职教模式,加快建设适应区域发展实际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见到成效,力戒盲目“攀高”“升格”等浮躁之风和形式主义。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要突破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成体系、各自发展的既有格局,探索区域教育资源的联合、整合、优化,打造教育新优势。

  在现代化进程中,新技术不断运用于生产实践,产业对能够运用新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激增。在市域产教联合体所在的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大国工匠等人才更加短缺。培养这类人才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就要求夯实职业学校教育基础,打通职前职后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学校培养、企业培养、社会培养相结合,为高素质技术技能成长成才铺就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提供了方。一是立足区域实际,政校企行研园共同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二是结合区域发展,制定三教协同发展的规划、政策、措施,优化教育发展体制机制;三是服务产业转型,聚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要求,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具备数字技能的新时代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四是助力技术创新,针对技术创新的实验室阶段、工程化阶段、产业化阶段等不同需求,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构建技术创新、转化、应用的生态体系。

  落实中办国办文件要求,建好市域产教联合体要在体制机制、合作模式、供需对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方面精准施策,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

  一是要赋予“理事会”相应职权,使其能做主、能决策,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指导、检查督办的职责,加强政府跨部门协调,落实政府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等方式,推动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

  二是要有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的保障政策,在工商注册或事业法人登记、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改革、“校中厂”“厂中校”“产业学院”“中国特色学徒制”等模式探索、校企人员双向聘任双向兼职、技术成果中试转化及产业化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性政策。

  三是要按照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区域内教育、科技、人才布局,营造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政策环境,使产教联合体真正建在园区、服务园区,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应鼓励因地制宜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有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立在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的基础之上,如“泸永江产教联合体”就是以中央、国务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四川省、重庆市《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为依据,由泸州、永川、江津三地合作建立的跨省市产教联合体。这类产教联合体建设基础好、意义大,但运作起来需要三地政府之间加强合作,比如要建立三地政府共同领导的理事会,制定产教联合体建设专项规划,健全完善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和统一的就业服务市场,统筹建设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技术成果中试及转化基地等,积极探索高质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新模式、新经验。

  “今年,我们学校获批新增7个本科专业,数量由去年的23个增加至30个,同时本科招生计划达到6297人,比去年增加了1100多人。”又是一年招生季,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吴学敏告诉记者,今年,该校在本科专业数量和本科招生规模上均再创新高。

  作为全国首个公办职业本科学校,去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送走了首批903名本科毕业生,今年该校又有1300余名2023届本科生顺利毕业。“他们整体呈现出技术技能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就业质量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特征,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开了好头,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吴学敏说道。

  除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不少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今年均增设了新专业,扩大了招生规模,这也折射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

  “今年我们一共设立了4部招生咨询电线多个来电,明显多于往年的100多个。其中大部分是有明确报考意愿的考生。”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贺备战最近正忙着在各省开展招生工作,“目前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在一些省份,填报人数已经大于招生计划,并且把我们学校列在一志愿报考范围内的考生也增多了。”

  随着今年6月学校送走了第一批获得本科职业教育毕业证和学士的毕业生,贺备战明显感到考生和家长对职业本科的认识有了较大提升,“咨询中,已经很少有人会去质疑学校名字中有‘职业’两字到底是不是本科,更多的是关心哪些专业就业前景好。”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职业本科学校今年的招生计划都有明显增长。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在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的同时,招生范围也从去年的2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扩展到27个。今年刚刚“升级”为广东首所公办职业本科大学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首次招生也备受关注。这次该校共设立了6个职业本科专业,计划招收200名本科生。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从202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自此每年都有新的本科专业获批,前三年共获批23个本科专业。在此基础上,学校今年又获批装备智能化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7个本科专业。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今年本科新增了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工业设计三个专业。“汽车行业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发展,这些专业符合行业发展趋势。”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校企合作办主任高奇表示。

  “今年学校又有1300余名2023届本科生顺利毕业,截至6月底,2023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出江苏全省高校平均值近十个百分点。”吴学敏告诉记者,本届职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而更令他欣慰的是,“这些毕业生愿意主动到实体企业就业,积极投身‘中国制造’,也深受行业重点企业的青睐”。

  据吴学敏介绍,学校的职业本科毕业生既有去往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的,也有就职于一些省内专精特新企业的。就业岗位主要以制造类企业研发工程师、现场工程师、助理工程师、质检工程师为主,承担各类高端装备的设计、制造、开发和调试或系统软件的开发、测试等工作。毕业生平均起步年薪在9万元左右,部分毕业生年薪超过16万元。

  为什么这些职业本科毕业生能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在吴学敏看来,围绕产业布局专业是关键之一,“每一个新增的专业都需要提前做产业调研,目前我们已经围绕长三角装备制造产业链构建了以装备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为主干的专业集群架构,让所有专业都能紧密对接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先进的技术在企业一线,如何让最新技术直接进入课堂,培养学生在生产一线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企业深度介入包括教材开发、竞赛创新、实验实训在内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且每年好中选优,使部分实习学生可以直接就业。”吴学敏表示,目前学校已经联合华为、精雕、西门子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实现教学内容与高阶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复杂工作流程对接、学历证书与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

  在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每个专业的学生每学期都会经历一个2-3周的“停课实训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不是按照传统的课时安排定点上课,而是留出一整段时间让他们充分研究和解决一些在企业一线可能遇到的问题。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左浩告诉记者,类似“停课实训周”这样的实践性教学,占到职业本科总学时数的50%以上。在左浩看来,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让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对应是职业本科相较于普通本科的特色优势。“职业本科学校更侧重于聘请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和行业专家作为教师,强调‘双师型’教师。”左浩表示。

  职业本科是否就是在专科职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年学习时间,再增加了一些本科课程?是不是就是把普通本科的培养模式做一些基于所谓职教特色的修修补补?在职业本科教育探索初期,这样的疑惑和讨论在业内还有很多。

  左浩表示,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有两个参考标准,一个是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另一个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这两个标准就是学校办学、人才培养的参照系和衡量标尺,同时也是职业本科区别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的差异点之一。”

  “本科职教既不是专科高职教育的‘加长版’,也不是普通本科的‘复制版’。”吴学敏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各项能力要求,由专科层次上升为本科层次,其涉及的技术领域集成度、复合度将进一步提升,“相比专科职教,本科职教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复合的专业能力、更坚实的技术技能积累,使掌握高端技术技能成为可能,能够更加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而相比普通本科,职业本科也要坚持应用导向,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解决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水平”。

  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为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将在深化产教融合、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通知指出,各地要积极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一批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行业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教育部将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兵器工业5个领域进行首批布局。

  各地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学校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和公共实践中心。到2025年,建成300个左右全国性实践中心,带动各地建设一批省级和市级实践中心,形成国家省市实践中心体系,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教育部的通知还提出,将加快构建校省国家中职高职本科全覆盖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体系。进行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建设。

  到2025年,建成一批全国性资源库,带动地方建设1000个左右区域性资源库,基本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全覆盖;建成300所左右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带动建设1000所左右区域性信息化标杆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办学深度融合;分三批支持300所左右的中国特色、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建成200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虚仿基地,带动各地1000个左右区域示范性虚仿基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此外,教育部还将开展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和优质教材建设。到2025年,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面向行业重点领域,建成1000门左右全国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并支持各地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范围内建设2000种左右全国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质教材。

  今年9月16日至19日,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将在天津举行。大赛以“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为主题,共设62个世赛选拔项目和47个国赛精选项目,国赛精选项目比上届增加了一倍,本届国赛报名人数较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增加62.8%,天津将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技能人才搭起一个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

  而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具有独特的区位、产业和教育优势。2023年7月15日是第九个世界青年技能日,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职业教育的“天津模式”……

  晚清的洋务运动,为这座彼时刚开埠不久的港口城市带来了中国最早一批军工、铁路和工矿企业,新中国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也出自这里。

  1880年创办于天津的北洋电报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工业技术学校;100多年前北洋工艺学堂提出的“工学并举”理念是实业教育的先声;新中国成立之初天津创设的“半工半读”技术教育模式被推向全国;进入21世纪,这里又探索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

  “天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海陆交汇点、新欧亚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工业化的摇篮,为国家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职业教育看,既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重要举办地,又是鲁班工坊这一中外职业教育品牌的首创地。职业教育发展特色鲜明,品牌响亮,是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和标志。

  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迄今为止培养了7万余名高素质职教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中3万余名校友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教学第一线。每年一到就业季,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职业院校都会来这里“抢人”。

  学生就业的火爆与该校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密不可分,早在20世纪90年代,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创造性地采取了“双证书”(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培养模式。2002年开始,学校启动以培养“本科+技师”为特色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学改革。正如企业急需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既能上讲台又能进车间的“双师型”人才深受广大职业院校欢迎。

  如果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赋予了天津职业教育更强的“造血能力”,天津另一所与职业教育有着深厚渊源的本科高校——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则用自己的办学实践,为构建各层次衔接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探出了一条新路。

  2015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通过这所学校的实践,天津初步构建起了从中职、高职到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的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长征火箭培养了四分之一的一线员工,为德玛吉公司培养了近一半的一线员工,每年该校毕业生六成以上在津就业,扎根天津发展。

  2022年7月,天津职业大学与卡斯马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共同培养的首批10名“订单班”学员结束了顶岗实习后,全部被企业留用。这批青年人才缓解了这家世界500强企业“手握大订单,人手却不足”的难题。

  不仅是天津职业大学,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在天津高校中名列前茅,专业对口率高,部分学生现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天津职业教育根植于产业发展,服务行业、企业需求,对接职业岗位,落地于专业建设的“五业联动”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各院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布局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天津支柱产业而设。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车联网、新能源、信创……12个重点产业链所锚定的技术领域,在天津的职业院校里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专业。学生走进校门,得到的是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青年就学习什么样的技能。就业时,人才通过“订单班”“学徒班”等直接输送到企业相应专业岗位。人才从培养到就业,一气呵成,无缝衔接。

  与此同时,在工作岗位上受到重视与重用,这种自豪感、荣誉感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职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就业观。

  从全国首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到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一路走来,创造了的“第一”不止于此。天津还摘得了全国第一个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设立了全国第一所从职业教育领域孕育的应用技术大学,首创并率先推动实施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鲁班工坊走向世界。

  教育打下的根基在持续反哺产业。2021年,全市60余所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约10万人,在校生近30万人。十年来,仅海河教育园区的职业院校就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8万人。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要素之一。

  “天津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高校数量全国领先,人才储备众多,营商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态势强劲,是企业发展的沃土和摇篮。”很多在津投资企业家直言,选择天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里有着深厚的人才基础,院校众多,人才素质水平高,这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是衡量城市赋能的重要砝码。

  2021年,教育部和天津市携手共同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以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提供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样板。

  天津是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深度调整期和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战略机遇期,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教育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共同探索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

  《通知》指出,部市通过共同努力,将用2至3年时间,建成产教深度融合、职普相互融通,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更好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办学体制上,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办学格局更加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更加多样,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产业布局更加匹配;在育人模式上,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机制更加完善,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在评价方式上,以人为本、面向人人的价值导向更加鲜明,能力为重、贡献导向的评价方式更加合理;在国际交流上,互学互鉴更加深入,形成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和标准,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有效提升,将天津建成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交往中心。

  《通知》明确了教育部与天津市的重点任务,将提津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创新职业教育特色思政育人模式,建立课程教材产教联合开发机制,探索专业教学装备产业化运营模式,完善工匠之师培养培训体系,重点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环境工程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包装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眼视光技术、护理、药学等专业领域,研制一批核心课程标准,打造一批高水平优质课程,开发数字化资源。同时,教育部与天津市将组建区域产教联合体,先期打造4个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业升级等功能的产教联合体,并逐步推广;先期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2个重点产业链和智能供应链产业领域,逐步推广覆盖到航空航天、轻工业等其他产业链,组建跨区域的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

  教育部与天津市还将创新普职融通机制,建设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和新型产业学院,组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并支持天津大学与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智慧海洋能源产业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天津市职业大学共建模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构建卓越工程师、现场工程师、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梯度培养体系;支持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招收优秀中高职毕业生、生产一线优秀员工就读职教本科专业;联合重点行业企业招收符合硕士研究生报名条件,且在生产一线年及以上、特别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以校企合作项目制方式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此外,《通知》强调,要打造职业教育国际交往中心,积极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持续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深化鲁班工坊建设,拓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天津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当前,天津正在全力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高端装备、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组织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等“十项行动”,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这是天津举办技能大赛的独特优势和资源优势。

  近年来,天津连续出台职业技能培训中长期规划,“海河工匠”建设、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构建了以“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为带动、行业和区域竞赛为主体、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财政资金适度保障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每年组织开展的“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带动10万余名劳动者参与岗位练兵,营造了关注技能竞赛、参与技能竞赛、支持技能竞赛的良好氛围。

  天津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发展标杆,首批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成功打造海河教育园职教示范窗口,出台全国首部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规章《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规定》,以法治引领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设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的世界技能大赛专门研究机构,天津现有23所高职、40所中专、17所技工院校和1个国家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设置智能制造、电工电子、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养老护理等专业,具有相应的教学和技术保障团队、实训场地和设备设施,可以满足大赛的需求。

  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永久举办城市之一,曾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运会,连续7年举办世界智能大会,去年举办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积累了丰富的办赛办会经验。近年来,通过开展各类技能大赛,天津培育和锻炼了一批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技能竞赛管理人才,为办好本届大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天津拥有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展馆面积20万平方米,可满足大赛场馆需求。拥有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等多座体育场馆,可满足大赛开闭幕式的需求。同时,城市配套服务完备,拥有各类餐饮门店6万余家、四星级以上酒店160余家、三甲医院近30家;拥有国内外航线余个,京津城际和京沪、津秦、津保高铁在天津交会;开通运营9条地铁线路,城市公共交通便利,可为举办大赛提供有效的住宿、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为大赛提供方便、安全、快捷的服务保障。

  这个夏天,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现代农业技术00后学生孟博文体验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他带着自己的“伙伴”——植保无人飞机来到芜湖市湾沚区三元村,帮助村民喷洒水稻破口药水。

  6月中下旬,当地气温突破36摄氏度,迎面扑来热乎乎的空气。站在稻田边的孟博文尽管汗流浃背,但他时刻关注无人机的飞行情况,一刻不能松懈。无人机携带的药剂用完,他及时换药,丝毫不敢耽搁进度。“每次作业两小时左右,能喷洒覆盖近200亩稻田。”

  一段时间以来,和孟博文一样,该校园林园艺学院20余名师生走进田间地头,活学活用课堂知识,提供防治技术、农作物病情诊断、无人机喷药等技术服务,帮农民、大户和合作社解决现实问题,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课堂开在了乡村一线。

  近年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青年师生奔赴一线支农扶农。到了农忙季节,作业强度增加、缺技术、缺人手等痛点困扰着基层合作社和农户。为此,学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联合制定解决方案,决定由骨干教师带队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服务。

  该校园林园艺学院提供的无人机植保服务就是方案之一。早在2022年7月,学院就建设无人机实训室,进行无人机相关师资培训等。今年4月,芜湖职院与校企合作单位湾沚区六郎镇文德农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乡村振兴技术服务队”,打造农业发展共同体:学校团队负责技术服务,合作社负责开展技术推广,双方拟对芜湖市1县5区,共计约1.5万亩农田开展无人机植保服务。

  芜湖职院教师浦强松回忆,2023年6月中旬的一天,文德合作社发来求助微信:“农户王元虎伯伯200多亩水稻需要打药。”当天下午,他组织班级学生前往实地勘察调研。原来,农户往年使用小型电动喷雾机或农药机械四轮机喷洒农药,耗时费力、效率低。有的农民背着小型电动喷雾机在田间走动,不小心将农药残留身上,还会造成轻微中毒。

  听取合作社及农户的诉求和疑惑后,浦强松想到,可以使用体积小AG真人国际、操作简单、成本低的农业植保无人机进行作业。农户家恰好有电动三轮车,方便来回装载托运药水和无人机。

  于是,他召集现代农业技术和园艺技术专业20多名同学开会讨论作业要点:植保无人机全程保持在离农作物两米左右的高度,这样不会损坏农作物,也不会破坏地里土壤;配备最新的离心喷头,雾化效果好,作业面积广,省水省药;搭配螺旋桨风的下压力,使得农作物叶片上下左右翻滚,药物就能均匀喷洒在叶面上下根部……

  6月28日早晨7点,团队准时到达农户王元虎家里,正在配备药水的王大爷抛出一连串问题:“用上你们这个无人机,每亩地打多少升农药?1升等于多少斤?水和农药应该如何配比?”

  现场,浦强松带着学生边回忆《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中的小麦、水稻生产技术,边制定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措施和要点,再运用《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当中学到的植保知识进行药剂配置,决定每亩喷洒4斤药水。最后,他们要做的是将《植保无人机技术》课程中的植保无人机飞行技术付诸实践。

  下地干活!大家首先要操作无人机遥控器科学规划作业地块,分批次围着220亩地的作业面积走上一圈。但由于水稻田布满稀泥,地块边缘不平整,有位同学不小心踩空掉进了田里,鞋子、裤腿和衣服上沾满了泥巴。农户见状,连忙回家拿了一双胶鞋给该同学换上。学生没有怨言,只是笑着挠挠头,换上胶鞋继续投入作业。

  农田地势开阔、一望无际,一些鸟类时不时从上空飞过,这对学生操作无人机提出更高要求,大家要紧盯无人机状态,时刻关注周围环境变化。“之前在课本上学到的配置农药和无人机操作知识偏理论层面,实践练习主要在学校实训室或者实训基地完成,但到了农村一线,一些工具设备没有学校内的规范、齐全,场地也不像学校那样平整。”孟博文说。

  高温炙烤下,团队连续工作了3个小时,好客的农户拿来自家种的西瓜,切成一片片给师生解暑,他们还邀请大伙进屋吃个便饭。盛情难却,师生吃完饭稍作休息继续干活,当220亩作业完成时,时间已经来到下午3点30分。历经5个多小时,团队初战告捷。

  同一时间,2021级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生李成相用了小半天时间完成了湾沚区六郎镇幸福村125亩水稻田的破口药剂喷洒服务,他觉得自己“效率低了”。“田地里的环境要比学校复杂许多,很‘费眼睛’,考验反应速度和细心程度。再加上无人机设备比较昂贵,一开始我不是特别放得开,后来跟着老师和同学慢慢尝试,逐渐得心应手。”

  浦强松说,在真实的农田环境下使用无人机作业,学生得到“实弹”的训练,观察小麦、水稻等庄稼生长的状态,让学生坚定涉农类专业的信心。他记得一位学生作业结束后的感慨:“我们体会到农民的质朴与热情。田里的小麦、水稻在风中摆动,仿佛对着我们跳舞和欢呼呢。”

  李成相深刻感受到无人机设备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他说,打药服务的水准AG真人国际,和所学《植物病虫害防治》《植保无人机应用技术》等课程挂钩,自己回校以后要勤加复习、巩固知识。“年轻人头脑灵活、技术能力强,希望更多年轻人投入农业生产,学习无人机及其他农业机械技术,帮助家乡父老乡亲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在和农民闲聊时了解到,现在水稻品种多了,产量提高了,智慧农业设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日趋完善。”孟博文从小在农村长大,见证了传统的人工施肥、喷药,如今能亲身实践现代农业科技,他感到振奋。他更加坚定了将学校所学的种植养护技术带到家乡推广的信心。

  “农村问题是与时俱进的,无论是课程学习还是职业规划,学生和教师要知道农村存在什么问题,农民有哪些需求。”芜湖职院无人机服务团队青年教师、园林园艺学院团委王恺介绍,学院一直鼓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基于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把田间实际问题带到课堂里。“团队还发现,农业企业存在申报科研类、补贴类项目的需求,但缺乏申报经验和写作能力。师生伸出援手,帮助企业捋清流程,将对方实实在在的创业成果转化为规范申报文本。”

  浦强松也观察到服务“三农”实践为教师教育教学带来的补充:走向基层,教师课堂教学有了实践场地与教学案例,针对农户出现的小麦、水稻种植养护问题,教师科学研究有了方向与思路,反哺教育教学改革。

  让有近30年教学经验的园林园艺学院党总支朱志国欣慰的是,师生团队的植保服务广受合作社欢迎,“学生耐心细致、用量喷洒均匀、速度快慢有致”是合作社给出的评价。课余时间,学院师生还会帮当地年轻农民培训无人机操作技巧,科普无人机管理、养护等注意事项,方便对方日后持证上岗。

  朱志国认为,要办好农业类职业教育,学生和教师不能仅在黑板上“种田”,要提高真本领,必须得深入一线。学生通过寒暑假实践、企业顶岗实习、下沉基层服务等途径,提升“学农从农”意愿、锻炼职业技能,老师也能真正把科研成果写在稻田里。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发布通知,公布山东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等26个入选。此前,山东省教育厅等5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

  “职业教育具有比较鲜明的区域属性。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将促进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资源和发展空间,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王志刚表示。

  通知明确,各联合体要进一步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优化建设方案,完善实体化运行机制,有效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推进产教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赋能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各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建设布局,强化政策保障,尽快形成产教资源匹配、供需对接、双向互促的新格局。山东省教育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对联合体建设情况进行监测。

  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总多次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遴选了“苏锡常”、“温台”、深圳、厦门、成都等市域高地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改革试点。2021年5月,台州市出台《关于建设职业教育“窗口”城市工作方案》,按照“起步成势、三年成事”的目标,出台“一校一案”“一县一策”方案,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为引领,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台州市共开展32个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成立14个实体化运行的职业教育集团,培育154个市级、获评69个省级产教融合项目,组建20个“中高企”一体化教科研训团队,“职技企”一体化育人试点涉及16所学校43个专业,研制15个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出台浙江省首个技术工人薪酬分配指引,行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3913家企业,惠及48.15万名职工,在建设市域职业教育高地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作为教育部遴选的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改革试点的市域高地,近年来,台州市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为引领,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多元混合办学、创新产教融合和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在建设市域职业教育高地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与此同时,台州市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校企合作纵深发展涉及到一系列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从主体形式看,校企合作涵盖多元主体投资的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联盟等新型产教联合体;企业全资举办的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职业教育机构;校企合资举办的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机构等等,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差异化,造成处理方式多样化。

  从协同内涵看,校企既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又要整合双方资源要素,利用一方资源优势为另一方提供设备、场地、人员、培训等服务,双方互聘师资力量、互认学习成果、互通技术等级证书,还涉及到诸如校企合作协议、目标任务、权利义务、知识产权归属等相关利益的界定,大量协作网络造成利益分配机制错综复杂。

  虽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法律、法规允许职业院校对合作办学等所得收益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分配,但落实起来有一定难度;校企合作招生、“双主体”育人、协同标准研发机制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市域职业教育落实金融、土地、税收等利益补偿机制尚缺乏制度保障。

  台州市鼓励职业院校与区域、行业内技术先进、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实体企业,以及其他具备支持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实力和条件的各种社会力量合作举办职业院校、二级学院、产业学院等办学机构,通过合作办学打通校企技术、人才壁垒,建立政府介入、企业主导、校企资源深度互通的多样化办学长效机制。

  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优质企业参与或独立举办职业技术学校(院)无疑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但从技能匹配与技能生态提升的视角看,在专业(群)与产业(链)匹配方面也存在两个主要矛盾。

  一是个体性与整体性之间的矛盾。集团型企业利用技术、资本等优势快速迭代升级,形成教育资源的垄断优势,但由于市域职业教育规模有限,大型企业与行业内其他中小微企业存在竞争关系,导致中小微企业很难享受职业教育的发展红利,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马太效应。

  二是单一性与复合性之间的矛盾。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华海技术学校等民办职业院校的“校企院”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在办学主体内部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通道,但这样的“一企一校”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如何将该模式向“一校千企”拓展,即通过龙头企业参与独立办学,形成行业内通用的技术标准、制造标准、专业标准等,向整个行业推广普及,满足行业内千万家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人才需求;如何突破单一办学瓶颈,进一步将全行业育人生态推广到台州市七大千亿产业和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各行业核心紧缺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办学资源由松散走向集聚、由局部匹配向全局匹配转变,亟须进一步改革推进。

  高考分层录取的筛选机制不打破,公众始终将职业教育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目标很难实现。随着中职从“以就业为导向”向“就业与升学并重”转变,高层次升学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的首要选择,但市域职业教育升学通道仍受到诸多限制。

  首先,地方高职院校数量不多,“中高职一体化”和“中本一体化”等升学通道容量有限;其次,升学的目的是高质量就业,台州市民营经济发达,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就业首选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就读职业院校与就业民营企业的意愿较低,如何从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突破现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结构失衡、课程内容落后于产业发展以及学历歧视等瓶颈,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区域中高职一体化试点亟须加快推进并扩大范围。

  进一步明确分工,建立教育、发改、经信、财政、人社等多部门对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中的土地使用、税收优惠、财政投入等决策部署的快速响应机制,优化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大金融政策与财政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利用技术、资本、设备、设施和管理等要素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加强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

  发挥市域政府部门决策系统高效治理优势,开发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市、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完善数字内容,及时收集、发布和更新人才资源供需信息,服务职业教育供需多方全要素流通。

  利用创新高地先行先试窗口优势,率先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破解职业教育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校企合作等领域的难点堵点,围绕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归属、企业投入收益、师资绩效奖酬等问题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

  加快推进市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地方立法工作,从合作机制、办学激励、土地供应、绩效评价、专项资金投入、财政金融支持、学生实习保障等方面保障办学主体及教学主体的利益,完善制度约束机制。

  完善利益分配与激励制度。继续加大对高技能工人收入激励力度,深化行业、企业、产业、专业、职业、就业“六业”联动机制,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技术成果认定补偿等形式,让技术工人队伍更多分享制造业发展红利。

  打破行业资源流通壁垒。建立大型企业通过合作办学惠及行业内中小微企业的技术人才共享机制,引导集团型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产品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以标准化体系建设破解“一企一校”单一生态,推动产教融合从松散走向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更好地服务台州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建立高端产业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紧扣“456”先进产业集群,在长三角汽车产教联盟建设基础上,依托区域高端产业优势,拓展以专业群为纽带的技术辐射效应,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工作,拉长教育链和培养链,通过政府推动、学校主动、产业联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推动职业教育稳定向企业输出高技能人才。

  打破职业教育内外部体系壁垒。进一步优化市域层面职普比例,通过建立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等方式,开展不同形式的职普互动与合作,为学生成长提供多样化路径。继续推进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建立学分互认、证书互通体系,逐步形成管理体制顺畅、布局规划合理、办学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服务社会功能显著、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双轨融合”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体系。

  建立不同层次贯通培养通道。在开展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培育项目、组建中高职一体化教科研训团队、研制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编写一体化课程新形态教材的基础上,发挥当地高职院校办学优势,积极引进外部教育资源,开展区域中高职一体化试点改革,嫁接人才培养上升通道。以“中高企”一体化改革为契机,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开发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研发一体化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高质量一体化培养教学资源、完善一体化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挖掘企业技能工匠典型案例,通过强化企业价值的引领拓展“升学-就业”一体化通道内涵。

(编辑:小编)

客服热线:027-8771 0006

公司传真:

客服 QQ:

办公邮箱:aglive@163.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1997-2024 AG真人国际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04467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扫描关注公众号

  • 扫描进入小程序